在思考生产的本质时,另外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改善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也提到这个问题呢?

如果我们都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没有哪个公司排斥改善,也没有哪个公司没有实施过改善,但是,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大部分的改善都是原地踏步,或者说左右横跳。

jit生产的理解什么是JIT生产!插图

为什么会这样呢?

想比较好的理解这个问题,建议去看一下高德拉特博士写的《目标》一书,问一下自己的改善是否瞄准以下几个基本目的:

——有效产出增加了吗(当然还需要理解什么是有效产出)?

——库存降低了吗?

——运营费用降低了吗?

离开这3个方向的改善都是耍流氓。

精益生产的最大魔力就是通过系统化的持续改善来减少浪费。

精益的改善为什么有效呢?

就是因为其目标始终明确且统一。

但是,要想精益生产的改善能恰如其分的实施和展开,有一个不能回避的前提就是:

稳定的生产!

关于这一点,不想重复讲什么大道理,但需要铭记于心的是,

缺乏稳定性是任何改善不能成功开展或无法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精益生产而言,非常有必要了解什么是稳定的生产。

之前已经说过,

生产就是利用5M1E提供符合客户交期和质量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也就可以理解为稳定的生产就是:

——“要求”一定要稳定:也就是交期,质量标准等要求要稳定。
——“5M1E”要稳定,也就是人,机,料,法,环,量测这几个方面要稳定。

这看起来跟SPC的要求是一样一样的。

本来就是,天下大道,殊途同归。

jit生产的理解什么是JIT生产!插图1

关于要求稳定。

一般情况下,生产车间对质量部门意见最大,这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偏见,同时也是不应该的,但毕竟质量部门是那个经常在现场给生产部门找不自在的部门,所以背一下这个锅也不能说是太过分。

但对于生产计划来说,很多时候,业务部门才是最大的敌人。大部分的客户都不守规矩(不遵守供应商的规矩),本着“客户就是上帝”这一理念(其实就是谁出钱谁大爷),各类要求变动的那叫一个随心所欲,白纸黑字的订单都有可能朝令夕改,更不要说什么八字没有一撇的预测了。

而业务部门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那是完全没有下限的去迎合甲方爸爸的需求,什么时候出货,出多少,那是张口就来,完全不管生产部门的死活。

很多情况下业务部门又处于公司职能部门的顶端(本着后端是前端的客户这一理念,业务部门就天然的成为了组织内的客户之王),所以生产部门虽然“苦业务部门久矣”,但却大部分情况下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由此便滋生出一个长久以来说起来冠冕堂皇,听起来顺理成章的要求——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

这句话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对的,但说这句话是绝对真理的人不是傻就是坏。

任何时候,捉摸不定,变化无常的客户需求对于生产部门来说都不吝于无妄之灾。

为什么稳定的生产要求对于生产的平稳进行很重要,懂的人自然懂,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这里只是强调稳定的生产要求对所有的生产模式都重要,对于精益生产的成功实施来说,更是至关重要且必要。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不以为然。

不是说精益生产专为应对“多品种少批量”这一生产模式的吗?怎么临时变更一下生产要求就不行了呢?

这是典型的不求甚解。

精益生产当然是可以应对“多品种少批量”的,但应该没有人说过可以应对“随意的多品种少批量”,因为做不到。

虽然,精益生产的核心支柱之一JIT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你什么时候要,我就什么时候给,你要多少,我就给多少。

但是这种“你敢要我就能给”是有强烈限制条件的。

“要”要稳定的要,而“给”也是稳定的给。

总而言之,大家都要按套路出牌。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精益生产的柔性,实际上精益生产的运行要求比传统生产方式精细并且严格得多。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客户需求确实存在巨大的变动和不确定性,指望甲方爸爸顺应自己的要求又不现实,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工厂内部在某个节点建立适当的缓冲(如库存)作为内部生产的平顺剂。总而言之,对于内部生产而言,生产要求一定要稳定而有节奏。

jit生产的理解什么是JIT生产!插图2

关于“5M1E”稳定。

人的稳定:

  • 首先体现在作息时间的稳定。大家的工作时间要合拍,同进同出,不要张三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李四要溜号上厕所。所以,个人计件制是没有办法实施精益生产的。
  • 操作技能的稳定。对于同一项工作,不同的工人的技能应大致在同一水准,否则连续流上的高低拉平就很难实现。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是要进行充分的工作分解,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然后制作一些成本低廉但简易上手的辅助工具工装来降低对工人操作技能的要求(忠告:慎用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接着要将工作标准化,避免同一工作操作起来却千人千面的现象。最后要提供足够适当的培训,确保人人都有同样的两把刷子。

机器,设备,工具,工装,治具的稳定:

  • 这个容易理解,就是这些硬件在工作时间内要表现出相同的性能。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本身可靠性要高,日常的维护和预防性管理就变得非常关键。

物料的稳定:

  • 首先是物料的质量要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可接受水准。如果因质量问题经常导致返工,报废,甚至无法生产的情况,那实施任何生产方式都是纸上谈兵。
  • 另外就是供给的数量要稳定。因为缺料停止生产,或者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来处置多余的物料,都会使精益生产的流动性就会大打折扣。

生产工艺:

  • 生产工艺(包括操作方式和步骤)要标准化。非预期的变动会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检验和测量:

  • 一致的检验测量系统(检验所需的人,机,料,法,环)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测量的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重复性,才能做出正确有效的质量反馈。否则同一个产品,检验测量结果飘忽不定,让人一惊一乍,情绪稳定都有问题,哪有可能实施什么精益生产。

生产环境: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所以生产环境也要保持稳定性,尤其在产品的质量对于生产环境的某些因数极其敏感的情况下。

需要明确的是,稳定并不是排斥改善或改变,而是说当一个要素发生因改善而产生的改变时,其他的要素也要配合同步发生改变而达到一种新的稳定状态,这样的改善才有实际意义。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 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备注:【永久会员】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